高通未改善就降罰 臺灣IC設計業:無法理解
來源:本站作者:admin日期:2018/8/13瀏覽:0
臺灣公平會對高通裁罰出現發夾彎,天價裁罰金額降至27.2億元新臺幣,臺灣IC設計業界認為,公平會先前提出裁決事證,高通并未改善而所提出新事項又未發生,雙方為何能達成和解,感到無法理解。
2015年臺灣公平會主動對高通展開調查,主要是高通在CDMA、WCDMA、LTE等移動通訊標準的基帶芯片上具有市場獨占地位,但拒絕授權芯片競爭同業并要求訂定限制條款、以不簽署授權契約則不提供芯片、與特定事業簽署排他性的獨家交易折讓條款等等,損害基帶芯片市場的公平競爭。
其次,發現高通利用種種手段限制其他業者的公平競爭,包括以必要專利是否授權,要求芯片競爭同業須提供芯片價格、銷售對象、數量等資訊的契約行為,因而認定高通以不合理的專利授權、基帶芯片供應、獨家交易折讓等手段限制公平競爭。
罰鍰234億元新臺幣 怎么來的?
因此,在去年10月臺灣公平會決議裁罰高通234億元新臺幣,而234億元是如何計算出來?當時公平會說明,在考量違法行為長達7年,違法期間向臺灣企業收取的授權金逾4000億元,加上國內業者向高通采購基帶芯片總金額達300億美元,以及產品、服務銷售所獲臺幣1億元,故總計裁罰234億元,創下公平會裁罰金額天價紀錄。
業界表示,公平會目的著眼于透過高額裁罰,來逼迫高通進行協商,進而換取對產業界有利條件,從結果來看,給高通條件很寬容,從雙方達成協議,高通對之前事項并未改善,后續提出又未發生,因此,無法理解為何最后裁決會變調。
業界分析,高通愿意息事寧人,主要因國際上飽受各國反壟斷調查之苦,像是2015年高通濫用壟斷地位,遭大陸裁罰人民幣60億元,2016年韓國也對高通裁罰1兆韓元,2017年美國也控告高通以專利授權打壓競爭對手;蘋果也以超收授權金、要求配合作偽證,與高通對簿公堂。